盛夏时节,
暑热内侵,耗气伤津,
易引发身热口渴、体倦神疲、
小便短赤等症状,
故治暑之法,不仅要清其暑热,
还须益气生津,正邪兼顾。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展开剩余74%药学部主管中药师 马珺
推荐“清暑益气汤”!
中医经典方剂王氏“清暑益气汤”融合十味中药,从清热解暑、益气养阴入手,助君安稳度夏。
王氏“清暑益气汤”来源
历史上以“清暑益气汤”命名的方剂有两个,一个出自金元时代名医李东垣的《脾胃论》,另一个则出自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的《温热经纬》。虽然两方名字相同,但药物组成、功用和主治均不相同。
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是由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味而来,重在益气、除湿、健脾;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温热经纬》认为李氏之方“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因此,王孟英以“夏暑发自阳明”“暑湿初起在手太阴”为理论依据,在李氏“清暑益气汤”的基础上,另创王氏“清暑益气汤”。此方成为后世治疗夏季感受暑热所致热性病的常用方剂之一。
由于该证存在暑热炽盛、气津已伤的特点,治疗时需兼顾清解暑热与益气生津,方能达成治疗目标。
组成
西洋参(5克)、石斛(15克)、麦冬(9克)、黄连(3克)、竹叶(6克)、荷梗(15克)、知母(6克)、甘草(3克)、粳米(15克)、西瓜翠衣(30克)。
(注意:原书未注明剂量,括号内为现代临床常用参考剂量,具体需根据个体情况辨证调整或遵医嘱)
功效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
适用于暑热气津两伤证,临床上常以身热多汗,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为主要症状。
方解君药:西瓜翠衣、西洋参
西瓜翠衣清热解暑,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共为君药。
臣药:荷梗、石斛、麦冬
荷梗助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但滋而不腻,共为臣药。
佐药:黄连、知母、竹叶
黄连苦寒泻火,清热祛暑;知母苦寒质润,泻火滋阴;竹叶甘淡,清热除烦,均为佐药。
使药:甘草、粳米
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药。
注意事项本方因有滋腻之品,故暑病夹湿者不宜使用。
发布于:广东省嗨牛配资-股票配资机构-配资网大全-实盘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