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尼泊尔政局风云突变之际,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加德满都阴云密布的天空下,一个古老的地缘政治幽灵正悄然露出狡黠的笑容。这个幽灵不是别人,正是英属印度的阴魂不散。
近期尼泊尔因社交媒体禁令而爆发的社会动荡愈演愈烈,甚至导致前总理的妻子在骚乱中不幸葬身火海,这一幕不禁让人联想到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玛丽王后走上断头台的惨剧。然而,这场政治烈火绝非简单的后院起火,在尼泊尔政治舞台的前台,还站着一个明目张胆的纵火者——印度。
让我们把话说得更直白些:当前尼泊尔的乱局,表面上是其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但更深层次则是南亚小霸王印度对尼泊尔亲中政策倾向的强行矫正。或许有人会质疑:这难道不是危言耸听的阴谋论吗?印度自己还深陷贫困泥潭,哪有余力去搅乱他国政局?
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一探究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印度曾直接介入斯里兰卡内战,其军队甚至与泰米尔猛虎组织正面交锋;2013年,因怀疑不丹与中国走得太近,印度突然切断对不丹的燃气补贴,用这种经济手段向不丹发出明确信号:别忘了你们的命脉掌握在谁手中;2015年,印度又因不满尼泊尔新宪法,对其实施非正式封锁,导致尼泊尔陷入严重的物资短缺危机。
展开剩余85%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尼泊尔骚乱恰巧发生在九三阅兵之后,要说这其中没有地缘政治的算计,实在难以令人信服,毕竟当前的尼泊尔政府确实表现出明显的亲中倾向。然而机关算尽太聪明,印度这次却遭到了阴谋的反噬:孟加拉民众高喊印度滚出去的口号;马尔代夫新任总统穆伊兹公开要求印度撤走驻军;巴基斯坦更是用中国制造的武器击落了印度战机,正如那首网络流行歌曲所唱:刚买的飞机就被打下来了。
印度这些昔日的小弟突然集体反水,即便南亚小霸王想要强行维持局面,当下的印度也确实赢不起来了。您可能想问: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其中的奥秘。
所谓印度小弟,通常指南亚地区的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等国家。1947年独立后的印度,几乎全盘继承了英国殖民时期的战略思维,即现在所说的印度中心论。正如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那句名言:印度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正是这种英属印度遗产继承者的心态,驱使印度在1975年吞并锡金,并将尼泊尔、不丹等国视为保护国,从而获得了南亚小霸王的称号。
显然,印度一直试图用殖民时代的思维模式来塑造二战后的南亚秩序,表面上看似乎取得了成功——南亚小国一个个俯首称臣。但这种成功仅仅是表象,如今这些小弟正在纷纷造反。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三点: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反印情绪的集中爆发,以及多极化格局的最终确立。让我们逐一分析。
印度大力推行印度教民族主义,却没想到这种思潮也会产生外溢效应。如今在尼泊尔、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宗教民族主义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不仅仅是普通的民族主义,而是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宗教民族主义!印度教民族主义就像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毒瘤,甚至被很多人称为印度教纳粹主义。讽刺的是,这种排外的宗教民族主义可以被印度利用,同样也能成为南亚其他国家反抗印度的武器。
莫迪恐怕做梦都没想到,印度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经过本土化改造后,竟会变成南亚各国反抗印度的利器。这就引出一个重要观点:一个合格的霸权国家,绝不会是右翼势力掌权,更不会鼓吹民族主义。回顾冷战时期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哪一个不是高举人类未来发展的大旗?哪一个不是宣扬民族平等、世界大同的理念?再往前看盛唐时期,何曾强调过华夷之辨?甚至连军权都可以交给胡人将领。
这个道理其实很浅显:如果大哥都在搞民族主义,小弟们难道不会效仿吗?效仿的结果不就是谋求独立吗?印度一边在南亚地区扮演霸主角色,一边又大肆鼓吹印度教民族主义,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导致反印情绪的大爆发。
印度始终抱着顽固的老大哥心态,对周边小国总是摆出一副大家长的姿态横加干涉,就像当年苏联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那样。无论是插手斯里兰卡内战,还是2015年对尼泊尔实施封锁,印度的霸权行径如果没有超级大国的实力作为后盾,不仅无法增强威慑力,反而会制造更多仇恨。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国的反印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去印度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南亚历史就会发现:在英国殖民统治之前,南亚次大陆小国林立,根本不存在什么共同体认同。可以说,没有英属印度,就不会有现在的印度。换句话说,正是英国这个他者的存在,帮助印度确立了自我认同。国家本质上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而要建构国家认同,共同的敌人往往是最有效的工具——对印度而言,英国就是这个公敌。
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如今在南亚地区,印度自己却成了那个公敌,成了最大的他者,并在南亚各国点燃了反印主义的烈火。说白了,在尼泊尔、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的国家认同建构中,都隐含着一个共同的敌人——印度。在这种反印情绪高涨的背景下,哪里还会有什么真正的印度小弟?不过是实力不济时暂时的隐忍罢了。这与明朝时期朝鲜对中国的朝贡关系有着本质区别。
历史一再证明,单极秩序难以持久,多极格局才是大势所趋。世界格局如此,南亚地区也不例外。印度一家独大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投入巨资建设基础设施,如中巴经济走廊、斯里兰卡港口、孟加拉国桥梁、尼泊尔铁路等项目,正在重塑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
让我们看看南亚各国的现状:尼泊尔在中印之间左右逢源;孟加拉国引入中资、日资以对冲印度影响力;斯里兰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印度试图将南亚视为自家后院的门罗主义,终究只是黄粱一梦。
但这是否意味着印度是被中国这个强大对手压制住了?这么说可就大错特错了。退一步说,印度配做中国的对手吗?中国又真的把印度当作主要对手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国碾压了印度,而在于南亚秩序必然要从单极走向多极。印度的思维还停留在前现代,完全没意识到当今世界早已不是殖民时代,而是一个由民族国家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共同构成的多极世界。
当然,印度也在尝试从主导转向领导和合作,比如推行邻国优先政策,推动BBIN(孟加拉、不丹、印度、尼泊尔)区域合作机制。但多年来的大家长作风,已经让南亚各国心生畏惧,互信基础崩塌数十年,岂是一朝一夕能够重建?南亚小国也深谙以夷制夷的道理,通过引入外部力量来制衡那个无法摆脱、有时甚至令人窒息的庞然大物——印度。
因此,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印度小弟的集体反叛,实际上标志着南亚格局正从印度单极主导向中印竞争共存的历史性转变。印度的地缘政治策略有时荒诞得像一出印度喜剧。就拿这个印度中心论来说,印度想要继承英属印度的衣钵,可要是大英帝国还在,印度会有独立的机会吗?那个大印度的构想,就像大英帝国一样,不过是殖民时代的残影。当弱小民族的独立意识尚未觉醒时,殖民式的霸权或许还能强加于人;但当这些民族已经独立,仍然抱着殖民主义思维,最终不仅成不了大哥,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
发布于:天津市嗨牛配资-股票配资机构-配资网大全-实盘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